电化学腐蚀原理是什么
专家解答(1)添加收藏

认证汽车师傅,拥有多年行业工作经验
电化学腐蚀是怎么回事呢?简单来说就是两种金属泡在电解质溶液里,像电池一样连成回路,这时候活泼的金属就会发生氧化反应被腐蚀。咱们以最常见的铁为例:当铁和氧气在水中接触时,它们就会组成一个微型电池。这时候会发生典型的氧化还原反应——活泼的金属铁会主动交出电子开始氧化,这个过程咱们专业上叫阳极反应,结果就是铁要么变成离子溶到水里,要么在表面形成氧化层。而周围的水溶液也没闲着,会吸收这些电子产生还原反应,这个环节就叫阴极反应,那些接收电子的物质(比如水里的氧气)就被叫做去极化剂。
要是碰到均匀腐蚀的情况,金属表面就像打地鼠游戏似的,哪里冒阳极反应哪里冒阴极反应完全是随机的,可能这会儿这块铁皮在"放电",过会儿又换成隔壁区域。但如果金属表面出现固定分工就麻烦了——有些区域专门负责被腐蚀(阳极区),另一些区域专门吸收电子(阴极区),这就形成了稳定的腐蚀电池。重点来了,真正造成金属损伤的就是阳极反应,所以工程师们想了个妙招:要么接个外接电源,要么干脆用更活泼的金属(比如锌)和需要保护的金属连在一起,让这些"替死鬼"金属代替被腐蚀,这就是常见的牺牲阳极保护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