汽车电瓶充电器的原理
专家解答(4)添加收藏

认证汽车师傅,拥有多年行业工作经验
汽车电瓶充电器的原理:1、汽车电瓶工作时就是把存储的化学能变成电能用;2、充电过程其实是把电能存成化学能,放电时再转成电能。举个例子,电池放电时,里面的铅金属当负极被反应成硫酸铅;正极的二氧化铅也变成硫酸铅。充电时接上直流电,正负极又能恢复成原来的铅和二氧化铅。断电后就回到初始状态,保持能反复充放电的能力;3、这种铅酸电池能循环充放电,属于可重复使用的“二次电池”。单块电压才2V,三块串联就是6V,六块连起来就是常见的12V车用电池组。老式铅酸电池得定期加硫酸,让电解液浓度保持在22-28%的稀硫酸比例。


认证汽车师傅,拥有多年行业工作经验
当汽车电瓶被车上的充电系统或者外接充电器充满后,充电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会让电瓶基本上恢复到初始状态。这时候正极板会重新变成二氧化铅(PbO2),负极板则恢复成海绵状的铅,电解液里的硫酸(H2SO4)会增多,水分减少,导致电解液的比重逐渐升高。一直充到电极板上的活性物质完全回到放电前的状态为止。


认证汽车师傅,拥有多年行业工作经验
汽车电瓶充电的原理其实挺简单的,就是充电器的电压得比电瓶高,这样才能把电充进去。电压差越大,充电就越快,电流也越大。比如说,常见的24V充电器空载时最高能达到28V,60A指的是它最大能输出这么大的电流。不过当给电瓶充电时,充电器带上了负载,这时候的实际电压就是电瓶正在充电时的电压。比如现在显示40A的电流,这就是实际充进去的电量。不过这个数值会随着充电进度慢慢变小,因为电瓶越充越满,需要的电流自然就少了。另外,充电电流的大小还跟电瓶本身的容量有关系,容量大的电瓶通常需要更大的电流来充电。


认证汽车师傅,拥有多年行业工作经验
充电器通常用四段式充电。电池快没电的时候,先用恒流充——就是电流固定不变,这时候控制电路耗的电跟充电本身的能量比起来很少。等电压到一定数值,就转恒压充了。这时候电压往上走,电流反而越来越小,直到电压跟电池电压差不多时,控制电路的耗电比例反而会变大。所以现在有四段、五段……各种分段方式,目的都是减少浪费。在恒压阶段再加恒流充(分段越多效率越高,但控制起来也越复杂),这样能让电更充分地充进去。最后当电压和电池差不多时,就进入“涓流”模式了。这时候的平衡电压一般是电池终止电压(额定电压的1.2倍)加上电流通过电池内阻产生的压降(不同电池内阻不同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