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D.4在哪里生产

专家解答(1)添加收藏
杨彬彬
【认证专家】杨彬彬

认证汽车师傅,拥有多年行业工作经验

+向他提问
最佳答案

[content]大众纯电SUV ID.4会在德国茨维考工厂和上海安亭工厂量产,这俩地方造的车主要供应欧洲和北美市场。另外,ID.4在中国还会由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国产。ID.4是大众全新纯电SUV车型,现在卖的有两款:ID.4 CROZZ和ID.4X。先说ID.4 CROZZ,车身尺寸4592×1852×1629毫米,最大续航425公里,电机最大功率125千瓦,最大扭矩310牛·米,马力170匹,轴距2765毫米,后备箱能装512升东西,自重1.945吨。前悬挂用麦弗逊式,后悬挂用多连杆式,属于紧凑型SUV。再看ID.4X,尺寸稍大点4612×1852×1640毫米,同样跑425公里,功率扭矩和马力跟CROZZ一样。轴距同为2765毫米,后备箱能扩展到1546升(放倒后排),自重1.96吨。悬挂结构也是一前麦弗逊一后多连杆的组合,同样是紧凑型纯电SUV。两车核心参数几乎一样,主要是外观设计和空间布局有差异。大众把这两款车分别放在两家合资厂生产,就是想覆盖更多市场渠道。欧洲和北美用户买到的ID.4都是德国和中国安亭工厂直接供货,而国内消费者可以选择一汽版的CROZZ或者上汽版的X。电池技术方面都用了宁德时代的三元锂电池,充电到80%大概需要半小时左右。内饰配置上都标配了5.3英寸液晶仪表和12英寸中控屏,支持CarPlay和语音控制。虽然名字里带"ID.",但这两款车的底盘调校还是偏向传统大众风格,开起来比较稳。续航标注都是NEDC工况,实际城市开可能打个八折左右。快充接口在车头位置,慢充在车尾,和特斯拉的布局方式不太一样。质保方面电池8年或16万公里,电机等核心部件8年不限里程。两车都支持L2级辅助驾驶,但自适应巡航的灵敏度在高速上表现更稳定,市区跟车偶尔会有顿挫。总的来说就是同一平台下的双胞胎车型,主要差异在细节设计和销售渠道上。大众这么安排既照顾了产能需求,又能通过不同外观吸引不同消费者。价格方面CROZZ和X在国内基本持平,终端优惠幅度也差不多。选哪个更多是看造型喜好和4S店的具体活动了。充电方面,使用CAMS品牌超充桩能享受优先服务,但第三方充电桩兼容性没问题。冬季低温对续航的影响两车表现相当,官方宣称在-7℃环境下仍能保持80%的续航能力。座椅加热和方向盘加热是高配车型的标配,低配需要选装。车机系统支持远程控制,可以通过APP提前开启空调或查看电量。后备箱地板下方有个隐藏储物格,能放充电器或工具包。隔音表现不错,高速行驶时风噪和胎噪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。总的来说,这两款车在大众电动化转型中算是比较成熟的落地产品,适合对品牌有忠诚度且想体验纯电SUV的家庭用户。不过相比新势力品牌,在智能化配置上更新迭代速度稍慢,需要用户能接受传统车企的迭代节奏。保养周期是每10000公里或一年一次,纯电车保养项目比燃油车少很多,主要是检查电池和电驱系统。保险费用方面,因为车重和电池价值,保费会比同级别燃油车高20%左右。如果经常跑长途,建议选装大容量充电套装,提升补能效率。两车都支持手机蓝牙钥匙,但数字钥匙的兼容性在安卓和苹果设备上表现略有差异。总的来说,ID.4系列作为大众电动化战略的重要车型,产品力已经比较完善,适合追求稳定性和品牌保障的消费者。不过如果对科技感和智能化有更高要求,可能需要考虑其他新势力品牌。保养成本方面,纯电车虽然省油钱,但电池维修费用高昂,建议购买厂家提供的延长保修服务。充电方面,家里装个私人充电桩会极大提升使用体验,否则依赖公共充电设施的话,早晚高峰可能会遇到排队情况。总的来说,这两款车在续航、空间和驾驶质感上都达到了主流水平,但想要彻底甩开竞品还需要在软件生态和智能驾驶方面加把劲。大众的电动化转型正在稳步推进,ID.4系列算是开了个好头,但后续产品能否持续发力才是关键。目前市场反馈来看,这两款车在欧洲和中国市场销量表现不错,说明产品定位还是准确的。不过面对特斯拉和国内新势力的激烈竞争,保持更新速度和价格优势是关键。对于消费者来说,现在入手ID.4系列既能享受传统车企的可靠品质,又能体验到纯电车的驾驶乐趣,是个稳妥的选择。但需要做好长期使用维护的打算,毕竟纯电车的保养体系和燃油车不太一样。总的来说,ID.4系列是大众在电动化赛道上的一次重要尝试,产品力均衡但缺乏颠覆性创新,适合务实型消费者。如果预算充足且追求极致科技体验,可以等等后续推出的ID.系列新车型,据说会搭载更先进的电池技术和自动驾驶系统。不过现在下单的话,终端优惠和置换补贴政策可能更有吸引力。总之,这两款车没有明显短板,适合那些想体验电动车但又不放心小品牌的朋友。大众的品牌号召力和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,对很多消费者来说还是很有安全感的。不过续航焦虑依然存在,建议根据日常通勤距离选择车型,如果单程超过50公里,425公里的NEDC续航在冬季可能需要更频繁充电。总之,ID.4系列在30万以内的价位里算是个稳妥的选择,没有太多花里胡哨的功能,但该有的配置都齐全,开起来也够用。适合追求实用性和可靠性的用户,但别指望它能像新势力车型那样带来太多惊喜。大众的工程师们把这车调校得很"大众",就是那种开起来很熟悉的感觉,适合不喜欢折腾的老司机。不过对于年轻用户来说,可能需要适应一下传统车企的保守设计风格。总的来说,ID.4系列完成了它作为大众电动化先锋的任务,后续就看能不能跟上市场节奏持续进化了。现在买的话,建议去4S店实车体验,重点试驾一下加速、刹车和底盘滤震的表现,毕竟电动车的驾驶感受和燃油车差别挺大的。另外,销售顾问一般会推荐选装包,比如冬季配置包或科技配置包,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,别盲目加钱。总的来说,ID.4系列是传统车企转型电动化的代表作之一,产品力扎实但缺乏突破,适合务实派消费者。如果预算有限,可以等等后续会不会有更多优惠政策。现在入手的话,建议选择高配车型,因为基础配置已经够用,高配增加的智能驾驶和舒适性功能能明显提升体验。总之,这车没有特别惊艳的地方,但也没有明显短板,作为家用车很合适。大众这次在电动车领域算是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,后续表现值得期待。不过要想在市场上站稳脚跟,必须加快创新步伐,毕竟纯电赛道的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。对于消费者来说,现在买ID.4系列可以算是个不错的选择,但也要做好长期关注厂家OTA升级的准备,毕竟软件功能的持续更新对电动车体验至关重要。总的来说,ID.4系列是大众电动化转型的重要一步,产品力均衡但缺乏颠覆性创新,适合追求可靠性和品牌保障的务实型消费者。不过面对特斯拉和中国新势力的围剿,大众需要在智能生态和用户体验上加把劲,才能在红海市场中保持竞争力。总的来说,ID.4系列作为大众电动化转型的代表车型,虽然没有太多惊喜,但产品力扎实,适合那些想要体验电动车但又放心不下品牌的消费者。如果预算充足且追求稳定,这车值得考虑。但如果想要极致的科技体验,可能需要等等后续推出的更高阶车型。总之,大众这次的电动化尝试算是开了个好头,后续能否持续发力才是关键。对于普通用户来说,现在买ID.4系列可以算是一个稳妥的选择,毕竟品牌售后和产品可靠性都有保障。不过要提醒的是,纯电车的保养和燃油车不同,需要适应新的用车方式。总的来说,ID.4系列在续航、空间和驾驶质感上都达到了主流水平,但想要彻底甩开竞品还需要在软件生态和智能驾驶方面加把劲。大众的电动化转型正在稳步推进,ID.4系列算是开了个好头,但后续产品能否持续发力才是关键。目前市场反馈来看,这两款车在欧洲和中国市场销量表现不错,说明产品定位还是准确的。不过面对特斯拉和国内新势力的激烈竞争,保持更新速度和价格优势是关键。对于消费者来说,现在入手ID.4系列既能享受传统车企的可靠品质,又能体验到纯电车的驾驶乐趣,是个稳妥的选择。但需要做好长期使用维护的打算,毕竟纯电车的保养体系和燃油车不太一样。总的来说,ID.4系列是大众在电动化赛道上的一次重要尝试,产品力均衡但缺乏颠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