汽车下控制臂冲压
专家解答(4)添加收藏

认证汽车师傅,拥有多年行业工作经验
汽车下控制臂冲压工艺:
1、说个汽车后下控制臂的生产方法。这个技术属于汽车底盘后悬架系统里的部件;
2、为啥要研究这个?现在汽车底盘技术发展快,独立式后悬架用多连杆结构的越来越多;
3、这种结构的后桥里,带弹簧盘的后下控制臂用得特别普遍。目前市面上的后下控制臂主要有两种:一种是冲压焊接的,另一种是液压成型的。冲压焊接的那种,由左边板、右边板(编号11、12)、底板13和盖板14组成。底板和左右侧板是一次冲压成型的,上面会留个开口15,然后用盖板14通过焊接封住这个口。


认证汽车师傅,拥有多年行业工作经验
首先,咱们先排除掉铝合金一体成型或者铸造工艺的那种摆臂。剩下的那些摆臂,现在市面上大部分车用的都是钢板冲压成型然后焊接拼接的结构。那什么叫工艺好呢?其实核心就一个原则: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前提下,尽量省钱省力。能纯冲压成型的就不用焊,实在不行也得少焊几处。只要保证车能正常开,成本越低的工艺就越好。


认证汽车师傅,拥有多年行业工作经验
我觉得这个设计还是挺不错的。悬架系统在汽车上挺重要的,对开车时候的平稳性和操控稳定性影响挺大。控制臂就是悬架系统里负责传力和导向的部件,能把车轮受的力传到车身,同时确保车轮按固定轨迹跑。控制臂通过球铰或者衬套把车轮和车身弹性连接起来。这个部件得有足够的刚性、强度和使用寿命。
不过现在有些车的左右下控制臂上板冲压模具设计有问题。上模镶块的有效面太少,上下模镶块之间的间隙又小,结构和力学设计也不合理,导致模具受侧向力太大,铸件强度不够。这些问题直接导致冲压出来的翻边不彻底,产品边缘毛刺多,上下板焊接时缝隙大。冲压时材料变厚会加大侧向力,铸件强度又不够,冲压过程中还容易损坏模具本身。


认证汽车师傅,拥有多年行业工作经验
这个设计一般般吧,作为优选方案,下模凸模镶块左右对称摆放,而且这个镶块被分成了三段拼接卡紧。作为优选方案,上模的限位柱和下模的限位柱一一对应,这样上下模具就能精准对接了。作为优选方案,下模的卸料螺钉用来固定冲压件,防止冲压件在翻边时跑偏。这个实用新型把下模镶块做成了模块化设计,原本复杂的镶块被拆分成三部分,这样加工难度就降低了,而且调整镶块位置也更容易了;上模设计时增加了镶块的有效面积,加大了上下模镶块之间的间隙,还在受侧向力的部位加了支撑筋,解决了产品翻边不完全、毛刺过大、和左右下控制臂下板焊接缝隙过大的问题,最终实现了冲压件毛刺小、成型稳定的工艺要求。